讲解《道德经》(2015-05-21 18:58)
标签: 道德经 分类: 丹道修真

这是我对帛书版道德经的解释,不是直接的翻译,仅供参考。大道本相。

道经
1,
.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名,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无名万物之始也;有名万物之母也。故恒无欲也,以观其妙;恒有欲也,以观其所徼。两者同出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道这个字,是暂时的名字,是生万物的东西,你可以把它叫做道,也可以叫做其他的名字。起个名字的目的,就是方便于交流,讲解。万物都是道衍生的,他本性是清净的,无欲的没有任何意识,没有任何意念,他受到欲念意识的污染,就变成了有形有相的万物,他不管变成什么,根本上本源上都是道,它形成了万物之后,万物就各有名字,各有本性,各有个性,也就是清静的道有了欲望之后生成了万物,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来源原因,这就是道的玄妙,道的玄妙原因就是它的灵性。,道在生万物之前,是没有名字的,在生万物之后,就有了名字,这些名字,都是道的其中一个表现。

2,天下皆知美,为美恶已,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之相,生也,难易之相,成也,长短之相,形也,高下之相,盈也,音声之相,和也,先后之相,随恒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弗始也,为而弗恃也,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
人类知道了美而去追求美实际上就是恶,同样知道了善,为了做善事而去做善事,已经不是真正的善事了,把善事作为一种追求了,作为一种目标了,作为一种目的了,这其实都是贪心的表现,贪图美,贪图善,这就是欲望,这实际上就是在作恶啊!有和无这个现象的产生,是人的心中产生出了意念造成的,一个事情的困难和容易,是办这个事情的结果造成的,办成了就容易,办不成就困难,一个东西的长和短,是从它的外形判断的,是他的外形造成的,地位的高低,声音是否好听,前后的区别,都是有原因的,这些都是从事物的外相判断的,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因呢?又是清净的道炁受到的欲望的干扰生成的。知道了这个原因,我们在做事的时候,就不要再顺着自己的欲望去做事,依照自己的想法,观点,思想,去干扰万物的规律,这就是无为之法,如果是自以为是的做事,就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麻烦。这些麻烦,都是与自己的行为一一对应的,因为自己有了欲望,别人就相应的有另外一个欲望产生,万事万物就越来越复杂。善恶对错,都是阴阳互相的,有阴就有阳,有一种东西产生,就会产生相对应的一个东西,这是阴阳互生的原因,这都是处于太极的状态,只有消除阴阳,才能回归于道,唯一的道。

3,不上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恒使民无知无欲也,使夫智不敢,弗为而已,则无不治矣。
人争斗的原因,不外乎贪图名和利,这些都是身外之物,人贪图这些身外之物的原因,是对名声地位的追求,善与恶美与丑的争辩,对于各种物质的享受,有了这些欲望贪念,争斗,欺骗,犯罪,就会出现。为了预防这些现象出现,就要让人清心寡欲,在物质上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,不再为了一个虚名,互相贬低攻击,指责争斗。吃穿住,基本生活满足,健康养生,强壮身体,无欲无求,不在自以为是,狂妄自大,就会和谐。推崇名利,就会使人产生分别之心,使人有攀比之心,就有了竞争,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欲望,人就会安心安静下来。所以,圣人都是让人清静下来,只是满足他基本的生活,不让他产生额外的欲望,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,鼓励对物质的享受,就会增加人类无休止的争斗,永远没有满足,现实情况不就是这样吗?富可敌国,还照样拼命的争夺,有满足的吗?什么叫幸福?天天生活在争斗之中,竞争压力之中,就是幸福吗?
4,
道盅,而用之又弗盈也。渊呵,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呵似或存,吾不知其谁之子也,象帝之先。
道本身就是虚无的物质,说他虚无,实际上是它没有任何的欲望意识,但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种物质,他是创造生育万物的本源,无极的状态,无限大,浩瀚无边充满整个宇宙,又无限小,是最基本的物质,包含着大有所有,也就是因为它包含的所有一切,所以它又是空虚的,因为见不到他单一的个性,高深莫测。他是万事万物最初的东西,要想得到她,就要清静纷杂的外相,从杂乱的五行状态,回到太极阴阳状态,再回到混沌唯一的道的状态,使自己的心境与道相同。


5,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舆,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
道有情是他生万物,但是万物众生之间的,恩怨,争斗,结果,都由他自己掌握,道不去干涉他,不去干扰他,万物众生自生自灭,这就是他的无情无仁,明白天道的圣人,也是遵循这个法则的。宇宙之间充满了道,万物众生都浸泡在道中,不用到处去乞求,说的再多讲得再多,不如清净心,安下心,使自己的心境与道一样,时刻保持不变,就不会失去道,心眼越多,行为越复杂,越偏离道。
6,
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绵绵呵若存,用之不勤。

道是万物的灵魂,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,在人的身体里,叫灵魂,在人吃的五谷食物内,又叫谷神,五谷的灵魂,他也是道炁,也是衍生万物的道,道生万物的现象,如同母亲生育孩子一样,道生万物,万物之本,万物毁灭清净后,又复归于道,道是取之不竭的,用之不尽的。

7,
天长地久,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不以其无私舆?故能成其私。
天地万物,他们的生命之所以长久,是因为他们不是依照自己的欲望而产生的,没有自主意识的,是被动的产生的,更不是为了自己而产生的,所以她才会长久。凡是欲望太盛的东西,事情,都不会长久,自以为是的东西,依照自己的欲望产生出来的,更不能长久。明白到这个道理的人,就不会产生各种欲望,思想,观点,方法。自己有了这些东西,相应的别人也会产生一个相应的东西,自己的东西越多,别人的东西也就越多,自己就会淹没,如果自己没有任何需求,任何的妄想,宇宙中,也就没有针对自己的东西,自己也就平安顺利了。实际上这都是为了自己,越是想伤害别人,保全自己,越是不能保全自己,如果是舍身保人,心中只想着别人,最终结果成就的是自己。所以明白道理人,什么事情都是让先于别人,把自己置身之外,自己也就脱离了这个纷杂的争乱,反而是最平安的,无私的精神啊!
8,
上善似水。水善利万物而有静,居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矣。居善地,心善渊,予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人要想做善事,可以像水一样,水滋养万物,养育万物,清净清洗万物,而把污秽留给自己,这是舍己为人,水的这个个性与道相似,人只要能做到不争,清心寡欲,只管做事,不考虑个人得失,就能无忧无虑,心就能清净,做事就会顺利,别人就会相信自己,不论在哪个地方居住,都能平平安安。

 9,持而盈之,不若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长葆之。金玉盈室,莫之守也。贵富而骄,自遗咎也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为了保持强盛的状态,为了始终站在别人的前面,就要获得巨多的财物,就要无休止的与人争斗,争抢,就会给自己带来诸多的麻烦,想平安是不可能的,想安静也是不可能的,事情办成了,达到了目的,就不要再无休止地保持下去。为了保持这种状态,就要继续的战斗,灾难劫难随时会降临,知足常乐,功成身退,才能平安。有欲望的东西,都不会长久的,达到目的就应该满足了,谁也做不到长久的,永恒的保持。凡是欲望的东西,都没有长胜的,没有永久保持强势的状态的,生旺衰死,是必然的规律,不识时务,就会自找倒霉,回归到虚无清静的地方,才是自然之道。
10
戴营魄抱一,能毋离乎?抟气至柔,能婴儿乎?涤除玄鉴,能毋疵乎?爱民活国,能毋以智乎?天门启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生之畜之,生而弗有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
人的身体包括肉身和灵魂,万物众生都是一样的,他们完美的合一,一阴一阳,阴阳平衡。如果人的欲望特强,劳神伤神,阴阳不能平衡,灵魂离体,人的身体也就生病,直到死了。阴阳不是不能分离的。人只有心性清静,心态平和,沟通先天道体,天人合一,清心寡欲,无欲无求,没有攀比,没有荣辱,只是生活最基本的需求,和小孩子差不多,无忧无虑,就能平安顺利,健康。不要自以为是,自作聪明,争抢着要出人头地。大家都是一样的机会,并不比别人强,也不比别人弱,用一个平衡的心态,对身体做事,对为人处事。大则是管理国家,也是相同的道理,道生了万物,也不居功自傲,也不自以为是的强行的控制他们,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愿做事,这就是无为之法,
11
卅辐同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也。埏埴为器,当其无,有埴器之用也。凿户牖,当其无,有室之用也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一个轮子没有用的时候,他如同不存在的东西,是废物垃圾,组装到车子上,这个车子就一个车子的功能,他也与其他的部件合在一起叫做车,不管什么东西?没用的时候是个废物,是一个名字,当它作为一个用品时,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,没住人的房子,就是房子,居住人之后,就有了客厅,卧室,厨房等等名称,实际上还是他,她没有变化,只是因为它的用处发生了变化,随它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,这都是随着人的欲望产生的,同物异名,一样的一个东西,因为不同的用处,不同的地方,就产生出不同的名称。众生万物的名字很多,但都遵循着阴阳之道,都是道的衍生物。泥土建成了房子,还叫泥土吗?泥土做成的器皿,还叫泥土吗?但他们都是泥土做的。有了什么用处,就相应的有了新的名字。不要执着于这些外相,格物致知啊!才能找到本源。
12
五色使人目盲。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,使人之行妨,五味使人之口爽。五音使人之耳聋,是以圣人之治也,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对身外之物的享受,纷杂的是是非非,掩盖了真相,使人不了解真相,格物致知,抛开外相的干扰,才能找到原因,找到根源,人生活在世上,劳作只是为了基本的生活,满足基本的生活,不要有额外过多的享受。

13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之为下。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也;及吾无身,有何患。故贵为身于为天下,若可以托天下矣;爱以身为天下,汝何以寄天下。
无功不受禄,别人的夸赞,是有目的的。自己如果不能让别人心满意足,是会带来麻烦的,所以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赞,就表明,别人要有求于自己。如果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解决他的事情,别人就会心生怨气,所以知道这个道理的人,不希望别人夸赞他的。与众生一心,想别人心中所想,办别人要办之事,明着看不是为了自己,实际上最终还是为了自己。如果处处只想到自己,反而使自己处处受到攻击,被别人伤害,明着看是为了自己,实际上是祸害自己。健康平安,是自己的目的,身外之物的虚名,没必要去追求,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。太多的物质享受,只会损伤自己身体的健康,舍去一切自己无用的东西,不要偏离自己的目标。健康平安。如果自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,造成了威胁,也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和危险。把自己的身体与生命都交给了别人,别人也就不会担心了,也就不会主动来的攻击伤害自己了。实际上也就是别人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目的,与众生同甘共苦,自己也平安了。越是看重自己,越是受到别人的伤害。只有把天下,把众生看作自己的身体一样的人,才能真正的获得天下。

赞美的后面是麻烦与危险,要时刻警惕,如果失去了别人的称赞,更大的麻烦就要降临,谨小慎微啊!
14
视之而弗见,名之曰微。听之而弗闻,名之曰希。捪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忽,绳绳呵不可名也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忽恍。随而不见其后,迎而不见其首。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以知古始。是谓道纪。

道的形态,看不见,听不见,摸不着,虚无,无极,无形无状,既没有光明,也没有黑暗,惶惶糊糊,似有似无,但是,只有掌握,了解,知道了道,才能驾驭选现在,将来。
15
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达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。曰:豫呵其若冬涉水,犹呵其若畏四邻,严呵其若容(客),涣呵其若凌释,敦呵其若朴,混呵其若浊,旷呵其若谷。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。保此道不欲盈,夫唯不欲盈,是以能敝而不成。
悟道的人,擅长行道的人,深不可测,外人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想的,想要干什么?下一步他要怎么做?但他事事都是成功的,平安顺利的。因为他根本就什么都不想。悟到的人,做事都是谨慎小心的,不会狂妄自大,自以为是。做什么事情,不是时刻想着成功,而是想着失败了怎么办,做到提前预防。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时刻想着自己要被人伤害报复怎么办,就会提醒自己不与任何人结怨。只有自己不对别人造成伤害,威胁,才不会使人对自己产生怨气。在别人面前,不争强好胜,自吹自擂,夸耀自己,不显摆自己,如此这样,就不会对别人的名声,尊严,地位,利益,造成威胁损伤,也不会使人产生嫉妒之心,别人就不会跟自己争斗,不会与自己产生矛盾。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贵客一样,对待别人的行为,不会斤斤计较。

16致虚,极也;守静,表也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也。天物芸芸,各复归于其根,曰静。静,是谓复命。复命,常也;知常,明也;不知常,妄;妄作,凶。知常,容;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

心性清静到了极点,也就是虚无的状态,并保持这种状态,就能达到与万物合一的状态,就能知道万物生死的规律,原因,这种虚无的状态,就是道,道是永恒长久的,生育万物的,只有符合道的人,与道合一的人,才能真正的做到长生。心不能清静的原因,就是被身外之物牵制着,也就不能了解众生哀怨的原因,万物生灭的规律,原因,也就不能够脱离五行。伴随灾难痛苦。
17
太上,下知有之。其次,亲誉之,其次,畏之,其下,侮之。信不足,案有不信。犹呵其贵言也。成功遂事,而百姓谓我自然。

作为一个统治者,真正明白天道的统治者,是不会随便的,依照自己的意愿发号施令,他会遵循天道的规律办事,结果使他在民众心中,好像是不存在的一样,民众对他即没有夸赞,也没有怨恨。如果统治者想获得民众的夸赞,那他的灾难也就要降临了。明白天道的统治者,不会让民众夸赞自己,怨恨自己,害怕自己,因为这些东西的后面,是自己的灭亡。凡是欲望产生的东西,都不会长久。
18
故大道废,案有仁义;智慧出,案有大伪;六亲不和,案有孝慈;邦家昏乱,案有贞臣。

等到大家都不遵循天道了,也就产生了混乱,犯罪,战争,就会有人出来宣传,要求大家要有仁爱之心,就会有人互相指责别人不讲伦理道德,没有仁爱之心。为了仁爱这个虚名,又继续争斗。不管是家庭,还是国家,社会,到了非常混乱的状态,就都会互相指责对方,埋怨对方不讲道德,不仁不义,不忠不孝。相应的,大家都学会了标榜自己是仁义的是忠孝的,所以遍地都是仁爱忠孝,都认为这个混乱是对方造成的,给自己开脱罪名。反过来说,如果大家都在指责对方不讲道德时,也就说明这个社会,已经到了非常混乱的状态。这种状态其实也是自己造成,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,自作聪明的给自己开脱,其实都是虚伪的人,骗子。阴阳是互相的,越是互相指责攻击对方,越是混乱。所以,自己也是制造混乱的人。
19
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言也,以为文未足,故令之有所属。见素抱朴,少私而寡欲。绝学无忧。
没有了自以为是的人,自作聪明的人,就没有干扰控制别人的,指挥左右别人的人,民众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干扰,大家就会平安和顺。实际上这种人是违反天道的,他是为了自己的名利,地位,依照自己的思想,观点,欲望,去指挥控制规范别人,好显示自己,满足自己对名利地位权威的享受,只有清心寡欲,不贪图名利,不贪婪自私,才会国泰民安,天下太平。
20
唯与呵,其相去几何?美与恶,其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人。恍呵,其未央哉!众人熙熙,若飨于大牢,而春登台。我泊焉未兆,若婴儿未咳。累呵,如无所归。众人皆有余,我独遗。我愚人之心也,沌沌呵。俗)人昭昭。我独若昏呵。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呵。忽呵,其若海,恍呵,其若无所止。众人皆有以,我独顽以俚。吾欲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

悟道的人有时候在别人眼中,好像很愚笨,什么都不懂一样。一些人,自以为他获得了成功,取得了巨大的钱财,站在了的高高的位置上,而别人什么都不如他,就自以为是,沾沾自喜,在他眼中别人就是愚笨的。他们人前人后的,喝五喝六的,可以过着花天酒地淫乱的日子,过着他们所谓的幸福生活,兴高采烈。然而修道悟道的人呢?一个人冷静孤独的一无所有,名声与地位什么都没有。他们以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就是聪明的啦!智慧的了 ! 反过来他又去教育别人,严格的去要求别人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,认为只有这样,才是人类生活的目标。而真正修道的呢?天天修道修道的,什么也不如他们,所以啊!一个真正修行修道的人,在旁人眼里,就是个傻子,笨蛋,如果向这些人传道,他们会认为他们才是圣人,他们才是获得智慧的人,才是最清醒的人,才是真正掌握了秘诀的人,他们可以控制一切,统治一切,会把清静虚无的道说成是虚幻的,哲学的,修道遵道的人,都是愚昧的迷信者。他们掌控了巨大的财物,庞大的势力,就心无所惧,狂妄无比。一个真正修道的人,面对他们所谓的聪明智慧是笨拙的很无能为力的,修行修道的人,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与道合一,获取健康长生的物质。《大道本相》